为了通过教育实现这一学习型社会,也为了让教育回归学习、交流和联合的本真,赫钦斯认为,应该将"理解"包含在教育目的之中,并最终使人的理智得到发展。因为教育受制于政治、文化,无法直接实现社会变革"人类的教育制度在设计上很大程度上是维护已经存在的价值的"。④只有通过教育使人们增加对生活真相的理解,迫使人们重估价值并朝着新的价值观念调整教育的方向,进而实现社会价值的转换。在赫钦斯看来,虽然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却没有为人生问题提供答案,也没有增进我们对"何为好人、何为好的社会"的理解。我们只有通过探讨人类的永恒问题,培养个人对于生活真相的理解,才能塑造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观。 因此,可以把赫钦斯的"理解"教育观归纳为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促进学习、发展理性、促进交流和联合的本真性质,从而为达成"学习的共和国",即更好地构建学习型社会而发挥作用。 二"理解"教育观的内涵一一对话的能力 "理解"教育观的本质是一种对话的能力,这建基于人的社会性。人作为群居动物,沟通是本能的需要,也是情感交流的需要。人们互相沟通、互相了解,有共同的目的以共同维持社会。同时由于人具有政治属性,必然要学会在社会中生活,并且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因为民主政治要求任何事物都要经过讨论,这种体现逻各斯(Logos)的不断对话的教育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而学生就应该参与到这种自人类历史的黎明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对话中来。① 因此,赫钦斯提出,教育应将人与人联接起来,将现在与过去联接起来,并提高整个人类的思想。也即教育需要促进自我的对话、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自己所处时代与历史的对话、经验与超验的对话。除了要教给年轻人普遍适用的教育,对将来的人生有用,同时也需要将他们与人类的过去联系起来"懂得思考仍在继续和懂得以往进行了什么思考同样重要"②。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年轻人终其一生地教育自己。此外,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合,更为重要的是与他人、与历史、与超验之间的对话,以此达到理解与包容。随着专业的无限分化,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除非每个人都受到通识教育,也即具有同样的基本思想,受过共同的理智训练,否则他必然将和其他领域断绝关系,知识越专业化反而学到的越少。正如赫钦斯所说"如果教授和学生们都有共同的基本思想,那么从事生理学研究的人和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人就有可能相互沟通,甚至法学和神学也会开始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种自我的对话及自我与他人的对话最终都指向永恒教育或自由教育,赫钦斯认为这种教育的目的即在于训练心智,使学生参与伟大对话中,并继承人类的共同遗产。这显然不同于当时社会流行的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培养人力等观点,那样的教育无法实现社会价值的转化。赫钦斯认为我们应该教给所有人_种使他们感兴趣但同时又带有挑战的东西,仰赖所有人的努力实现社会的改进。如此我们就需秉持一种信念,相信人是理性的动物,需要通过教育发展智力,以获得智慧技巧。④通过智力训练而培养理智,可以在任何领域都发挥作用。因此''培养理智方面优点的教育是最有用的教育",⑤也是获得智慧和德行的途径。 三、"理解"教育的实现途径:名著阅读 既然教育的目的是心智的训练,那么实现这种教育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赫钦斯认为,"理解"的教育的实现途径在于名著阅读,也即是对话式的阅读。⑥ "霍金先生,这么说你同意苏格拉底的说法,认为修辞只是一种演说的艺术?" "是的" "并且和真理无关,因此是一项坏的艺术?"⑦ 上述关于对修辞性质的对话是发生在一个成人名著讨论小组中的真实一幕(1946年)。成年人通过学习柏拉图的著作,并模仿柏拉图的对话体来探讨书中提出的问题。名著是帮助成人发展理性的最佳手段,因为名著正是对那些永恒的价值、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的讨论。当然,实践智慧也可以从经验中获得,但是教育机构并不能复制每个人的经验,并且技能和经验可以在其他机构或工作中获得,教育机构应致力于发展思维的正确性,进行理智的训练,而道德与精神力的发展则交给家庭与教会。 同时,这种理智的训练不是在基础学校教育阶段就可以完成的,因为理解的培养依赖于实践智慧,而这种实践智慧只能借助于经历来获得。 "如果一个谎言对人无害的话那就无所谓"。 "但是,基尔戈先生,苏格拉底说过,谎言对说谎者有害" "我不在乎苏格拉底说什么。当银行破产,赔进了我父亲所有的钱,我是永远不会告诉他的。他已经82岁了,我为什么要毁了他的晚年?" "那你会向你的父亲撒谎吗,特伦蒂诺?" |